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本文件根據萊賽爾短纖維的產品特性制定。
本文件由南京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宏元。
本文件首次發布日期:2022年12月10日。
萊賽爾短纖維 原纖化指數的測定 顯微鏡法
1 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采用顯微鏡法測定萊賽爾短纖維原纖化指數的術語和定義、原理、試劑、儀器和工具、樣品制備、試驗步驟、結果的計算與表示和試驗報告。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3291.1 紡織 紡織材料性能和試驗術語 第1部分:纖維和紗線
GB/T 4146.1 紡織品 化學纖維 第1部分:屬名
GB/T 8170 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
3 術語和定義
GB/T 3291.1、GB/T 4146.1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原纖 Fibril
纖維表面分裂出的微纖維,直徑(1~4)um。
3.2
原纖化 Fibrillation
纖維表面出現原纖的現象。
3.3
原纖化指數 fibrillation index
一段纖維上分裂出的原纖的長度之和與該段纖維長度的比值,用來表征纖維表面原纖化的程度。
4 原理
在水溶液中,利用超聲波對萊賽爾短纖維進行震蕩分散,使纖維表面形成原纖化,通過顯微鏡觀察并測量纖維及原纖的長度,通過計算得出原纖化指數。
5 試劑
甘油或液體石蠟(化學純)。
6 儀器和工具
6.1 超聲波分散器
功率:不低于500W,連續可調;頻率:(20~25)KHz。
6.2 顯微鏡
放大倍數不低于250倍,帶測量標尺。
6.3 電子天平
精度為0.1 mg。
6.4 其他
鑷子、黑絨板、載玻片、蓋玻片、剪刀、表面皿等。
7 樣品制備
7.1 取有代表性的纖維,并對其進行梳理,使纖維盡量按同方向排列,稱取約1.5mg纖維,中間捆扎,兩端剪齊,長度為(20±2)mm。
7.2 取容積為100mL燒杯,加入約50mL去離子水,將捆扎好的纖維浸沒其中,然后將燒杯放入冰水浴中,采用超聲波分散器,在500W功率下處理20min,取出纖維樣品,用濾紙吸干表面水分,保持潤濕狀態,用于顯微鏡觀測。
7.3 取經7.2處理過的濕纖維,剪取未捆扎部分(2~5)mm的纖維,放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加微量甘油使纖維分散,輕輕蓋上蓋玻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測量。
8 試驗步驟
8.1 打開電腦軟件,用顯微鏡標尺進行定標,選擇合適的顯微鏡放大倍數。
8.2 調節焦距至纖維清晰,分別測量視野中纖維段的長度及纖維段上原纖的長度。
8.3 重復8.2的步驟,測量3根纖維段。
8.4 分別計算每根纖維段的長度以及原纖的總長度。
9 結果的計算與表示
9.1 試樣的原纖化指數按式(1)計算。

……………………………………………………(1)
式中:
F——原纖化指數;
L——纖維段長度,單位為:mm。
li——為第i根原纖長度,單位為:mm。
9.2 取3根纖維段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試驗結果,按GB/T8170規定修約至一位小數。
10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a) 采用本文件的編號;
b) 試樣描述:包括試樣的類型、產品規格等;
c) 試驗結果;
d) 試驗環境、日期和試驗人員等;
e) 其他需要注明的事項。